夜幕輕垂,涼風習習,25日晚,在延平區水南站前公園的舞臺上,架起了專業的電影放映設備,銀幕上正在播放的《百團大戰》和座椅上聚精會神的觀眾,共同勾勒出一幅歷史與現實交織的夏夜圖景。 據悉,此次長達一個月的反法西斯主題電影放映活動由水南街道與廣電部門共同舉辦,這座經歷改造重煥生機活力的小公園,不再只是一處休閑綠地,而是成為了延平城區傳承文化、凝聚共識的“社區文化會客廳”。 “電影帶著我們重新回顧了那段崢嶸歲月,能在公園里與社區鄰里一同觀看,也讓我們感受到了集體的溫度。”帶著孩子前來觀看電影的嚴女士說道。7月底,水南站前公園經過改造后實現華麗“變身”,在全面提升基礎設施的同時,也充分呼應群眾期待,以巧妙植入的文體展演空間,打破傳統公園單一休憩模式,為群眾帶來更加豐富的休閑娛樂體驗。尤其是以火車頭造型桁架打造的“水南大舞臺”,在對延平老火車站歷史致敬的同時,也成為文藝演出、主題電影放映、公益宣傳活動的核心空間。 “我們還在舞臺周邊配套優化了燈光與觀眾席布局,進一步提升戶外演出質量,真正實現了‘小舞臺、大平臺’的改造愿景。”水南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改造后的站前公園更加注重功能復合與文化賦能,不僅在安全美觀方面有了極大提升,也加強了承載豐富群眾文化活動的軟硬件能力。 如今,站前公園已經成為街道開展普法教育、節日慶典、市集展銷等復合型活動的首選場地,而公園的“煥新”也進一步激活了周邊社區的經濟與文化生態。上月順利開展的美食文旅活動,通過“文藝+美食+產品”聯動模式,吸引人流帶動消費,實現了公益與效益的雙贏。此次的反法西斯電影放映活動也將延續這一思路,借助文化內容引流,進一步強化公園作為區域文化節點的輻射能力。 一座公園的改造變遷,折射出的是一座城市治理理念的升級。從設施陳舊、功能單一的普通綠地,到融合了歷史記憶、文化傳承與社區服務的多功能公共空間,水南站前公園的成功“變身”,既是延平區在市委、市政府的關心支持下,持續推動“城市體檢”與城區公園災后改造工程的生動實踐,也是積極響應轄區群眾訴求、增進民生福祉的暖心成果。(李韌筠 李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