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亭書院 陳琦輝 攝 考亭書院位于福建省南平市建陽區城西考亭村,考亭村是朱熹(以下稱朱子)晚年的講學地。 宋紹熙三年(1192),朱子遷居考亭,四方學者云集,朱子在居室的東面筑房舍授徒,教書之處稱“竹林精舍”,后更名“滄洲精舍”,淳祐四年(1244),宋理宗御書“考亭書院”匾額,始稱考亭書院。 紹興十七年(1147),18歲的朱子到建州參加州一級;紹興十八年(1148),朱子參加禮部試,得中進士。那一榜的狀元是王佐,共錄取三百三十人,分五甲,朱子是第五甲第九十人,同進士出身。朱子考試的籍貫是“建州建陽縣群玉鄉三桂里”,即考亭一帶。 紹熙三年(1192)六月,朱子從五夫遷居考亭。因求學的人眾多,便在居室的東面建一座精舍供門人學習之用。精舍的門坊有兩副對聯,“道迷前圣統,朋誤遠方來”;“愛君希道泰,憂國愿年豐”。朱子的居室為“清邃閣”,“清邃閣”之名則出自當年朱松所說的“考亭溪山清邃,可以卜居”之語。清邃閣門聯是“佩韋遵考訓,晦木謹師傳”。清邃閣有藏書處,“藏書”的匾額是東南三賢之一的張栻所寫。 考亭書院 陳琦輝 攝 紹熙五年(1194),寧宗召朱子為煥章閣待制兼侍講。朱子成了帝師。四十多天后,朱子結束了帝師的生涯,回到考亭。朱子填《水調歌頭》一闕: 富貴有余樂,貧賤不堪憂。誰知天路幽險?倚仗互相酬。請看東門黃犬,更聽華亭清唳,千古恨難收。何似鴟夷子,散發弄扁舟。 鴟夷子,成霸業,有余謀。致身千乘,卿相歸把釣魚鉤。春晝五湖煙浪,秋夜一天云月,此外盡悠悠。永棄人間事,吾道付滄洲。 朱子決定“永棄人間事,吾道付滄洲”,將中國文化道統在考亭續接下去。 朱子在考亭,“杰出門徒如黃榦、陳淳、蔡元定、蔡沉、陳埴輩,皆竹林諸生”,朱子與其門人在考亭創立的學派稱考亭學派,而朱子門人又繼續將理學發揚光大,黃榦創立勉齋學派,陳淳創立北溪學派,蔡元定創立西山學派等。淳祐元年 (1241),宋理宗趙昀詔令“崇獎”理學,肯定朱子承繼孔孟之學的道統地位。朱子在考亭創立的閩學集濂學、洛學、關學之大成,對宋代后期的社會產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寶慶元年(1225)秋,莆田的劉克莊到建陽任縣令,決定在滄洲精舍的舊址上建祠堂祭祀朱子。次年(1226)祠堂落成,主祀朱子,朱子的門人黃榦配祀。朱子的謚號“文”,劉克莊將祠堂取名為“文公祠”。此為考亭祭祀朱子的開端。 淳祐四年(1244),宋理宗賜“考亭書院”御書匾額。咸淳九年(1273),考亭建“文公闕里”牌坊,朱子“考亭”與孔子“闕里”并稱。后來“文公闕里”改稱“南閩闕里”,與“東魯闕里”對應。 考亭書院集成殿 陳琦輝 攝 此后,考亭書院不斷重修重建,2012年秋,建陽市制訂了重建考亭書院的規劃。2017年夏正式開工建設,主體工程2018年秋建成,2019年秋,一期工程竣工并對外開放。總體規劃占地面積230畝,總投資1.8億元,完成的第一期工程為60畝,總投資1.21億元。東西走向的中軸線上,以嘉靖辛卯(1531)所建的考亭書院古牌坊為起點,依次新建滄洲精舍門樓、道原堂、集成殿、慶云樓;南面建勉齋堂;北面建燕居堂、清邃閣,為展示區、研學區。集成殿的負一層VR場景體驗中心、學術報告廳作為開展各類教育培訓的場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