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訪組: 您是怎樣看待習近平同志這些優秀品質的? 王一士: 我認為,一個人只要注意學習,學問是可以學到的,但一個人的優秀品質和高尚品德,卻要有優良家風的熏陶,并經過長期磨練才能形成。 習仲勛同志是我非常景仰的一位老同志。上世紀90年代,我只要到深圳就會去看望習老。他要求很嚴格,不允許訪客帶禮物。1999年1月6日,我去看望習老,特意給他帶了一塊牌匾,上面寫著“正大光明” 4個字。我覺得這4個字特別有意義,是習老一生的寫照。他70多年的革命生涯,濃縮起來就是“正大光明”這4個字。習老看到牌匾上的這4個字,很高興。齊心大姐也贊同,她很平靜而又樸實地對我說:“確實,他一輩子沒整過人,而且在那個年代,他還保護了很多干部。” 事實上,了解習老的人,了解習家家風的人,也就會理解習近平同志為什么會這么出類拔萃。一個人的童年和少年時代,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我認為,他的家風帶給他的影響是至關重要的。 采訪組: 習近平同志到中央工作以后,您和他有哪些聯系? 王一士: 習近平同志到中央工作后,我給他寫過4封信,都是肺腑之言。我們相處、共事多年,我對他比較了解,我覺得他這樣杰出的干部,到中央工作是非常合適的。他從知青到大隊黨支部書記,到清華大學、中央軍委辦公廳,再到正定、廈門、寧德、福州和福建省,是一層一層踏踏實實干上來的。他來自基層,來自群眾,來自實踐。所以,他所有的講話都很接地氣,很樸實,沒有大話、空話,也沒有什么華麗的修辭。 2008年,我到北京觀看奧運會閉幕式后,去看望他。他當時已經是國家副主席了,辦公室非常樸素,陳設也非常簡單。我們聊了大概40分鐘時間。他關心福建的發展情況,還詢問過去老同事的近況。 采訪組: 請您結合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的治國理政思想,談談您的感受。 王一士: 黨的十八大之后,我一直關注著習近平同志的歷次重要講話,關注著他提出的一系列治國方略、執政理念,深深感受到習近平同志對歷史擔當、對人民負責的胸懷和氣度。 他凝聚全黨全社會力量,提出“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提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他清醒判斷國內外形勢,銳意改革,制定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線圖,作出全面依法治國的決策。他以極大的氣魄,鐵腕反腐,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力挽狂瀾,使全體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受到極大的警醒、警示、警戒,深得黨心和民心。他以卓越的膽識進行史無前例的軍改,力度之大、難度之高、情況之復雜,都是空前的。他提出強軍思想,致力于建設世界一流軍隊。他強調全面從嚴治黨,把黨的建設作為執政黨能否長期執政的根本大事來抓。他提出“四個自信”,是用事實來說話的。一個14億多人口的大國,實現全面小康,世界上還有哪一個國家能做到?這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最生動的體現。 習近平同志的語言有自己的獨特風格。他是從基層一步步干上來的,最了解民情和民心,他講的都是群眾一聽就懂的語言。比如,講到體制和國情相適應的問題時,他用“鞋子合不合腳,自己穿了才知道”作比喻,語言平實,富有哲理,意義深遠。 總之,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審時度勢,運籌帷幄,開拓了治國理政新境界,開創了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新格局,黨心、軍心、民心得到極大提振。照這樣發展下去,我們的黨、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民族大有希望,將真正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