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以往的“臟、亂、舊”的評價,“整齊的門面、干凈的街區、古色古香的紅柱......”是現在建陽區市民對古街的印象。 粉刷后的古街 葉影/攝 古街建成的時間可追溯到2002年5月,建成之時,是商住一體的小區,商業以古玩買賣為主,從而演變成大潭古玩城。經過歲月的洗禮,20年后,古街的老房子、老商戶依舊保持著當年的模樣,只是裂痕已爬滿墻面,門柱不再鮮亮,白墻不再雪白。為此,建陽區在古街路面改造的基礎上,結合文明城市創建契機,將古街作為轄區文明街區示范點,進行粉墻面、涂墻柱、增車棚、傳文明等一系列改造,打造美麗整潔、文明有序的示范街區,讓古街蝶變煥新,逆向新生。 跟著示范街區小組長翁杰走進古街,門面上掛著的“輪值街長”的流動紅旗引起了大家的注意,根據他的介紹,建陽區打造示范街區以來,古街商戶自發的組建示范隊伍,共7戶,每周輪值一戶,每天巡查2輪,根據門前三包、文明經營等規范進行巡查和勸導,針對表現好的商戶也可以加進隊伍獲得這面代表榮譽的“流動紅旗”。 “我在這邊開了好多年店了,以前總想把東西放在店門口,招攬生意,示范街區做好以后,我意識到了自己的行為不僅占道還影響了市容,現在為了這面小紅旗,我也在努力著,爭取做好示范街區里的示范商戶,絕不給我們示范街區拖后腿”。街區商戶龔老板侃侃而談。 “輪值街長”流動紅旗 葉影 攝 寶山社區的掛點領導徐怡表示:這里原來是個封閉的弄堂,現在路修好了,直接通向了三中,為轄區居民帶來了很多便利,也為這個街區帶來了人流量。再者,示范街區的打造很好的激發商戶和群眾的自治積極性,讓商戶和群眾更好地理解并主動參與到文明城市創建中。 建陽區打造示范街區煥新的不僅是街區的外在容貌,更有內在文明,新型的街面管理模式,不僅為商戶起到了示范帶頭作用,還讓街面秩序更規范,商戶經營更文明,化“被動”為“主動”,讓商戶和群眾有了文明經營的“指南針”。(建陽區委文明辦 寶山街道 葉影、孔祥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