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屯鄉大渾村地處武夷山市北部,大渾溪中游,是“中國傳統村落”“革命老區基點村”。近年來,大渾村充分發揮傳統文化優勢,大力推進文明村創建,推動移風易俗、樹立文明鄉風。 強基礎,創建“有品質”的文明鄉村 大渾村堅持綠色、共享發展理念,大力實施鄉村基礎能力建設提升工程,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讓農民共享發展成果,讓城鄉環境越來越美。 近年來,大渾村先后投入近200萬元,修繕村組織場所、文化廣場,依托宗祠建起了傳統文化展示館,配齊文體活動室、圖書室、健身設施等一系列公共文化設施,完善了水美水網、生態林網、村道路網、排污管網的“四網”基礎。積極倡導新鄉賢文化,大力開展“引老鄉、回故鄉、建家鄉”活動,優秀鄉賢回報家鄉的熱情不斷高漲,踴躍投資建設文化廣場、捐資修路。 大渾村成立了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整合黨員、群團、鄉賢等隊伍,吸納了一批農技、文化、法律等領域能人成為志愿者,將新思想、新知識、新理念、新風尚傳播到每個小組、每戶家庭。因地制宜,劃分各具特色的新時代文明實踐功能區,成為集思想引領、道德教化、文化傳習、休閑娛樂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平臺。 育新風,創建“有靈魂”的文明鄉村 大渾村堅持文明鄉村創建與鄉村振興融合,以文化振興為著力點,培育文明鄉風、淳樸民風、優良家風。 定村規,承家風。大渾村注重建章立制,重修村規民約,選任老干部、鄉賢、能人等充當執約隊,鄉風文明徐徐來,移風易俗日日新;大力推動移風易俗,55名黨員全部簽訂《移風易俗承諾書》;村部搭起“人民調解室”,將矛盾糾紛化解在第一線;注重文化傳承,村里立起了衷氏宗祠村史館,講好家風家訓故事,弘揚“衷志純”為首的紅色人物精神。大渾村逐步形成了“支部引領、黨員帶頭、鄉賢助推、村規民約、家風傳承、群眾參與”的鄉村治理模式。 抓教育,強宣傳。大渾村始終堅持引導群眾,選培高素質村民,建立完善四級網格化管理制度,利用宣講團、志愿隊、宣傳欄等大力宣傳,推動文化進農村,講“土話”接“地氣”將上級政策“翻譯”成群眾能理解易接受的“群眾語言”,舉辦多形式宣講培訓,鄉村20多名黨員干部志愿者開展“微型黨課”宣講50多場,聽眾1000余人次,有效政策理論和思想文化深植在農村土地。 建機制,創建“有內涵”的文明鄉村 近年來,大渾村重抓人居環境整治,提升村民自發性,充分發揮群眾在鄉村振興中的主體作用。 發揮協會組織優勢。先后成立了紅白理事會、文藝協會、愛衛協會、老體協等6個協會組織,以“協會+自治”讓鄉風美起來。用紅白理事會去陋習,用愛衛協會管村貌,用文藝協會增文明、用老體協促健康。組建了村級愛衛協會,主要負責籌集村級環境衛生整治工作經費、開展農戶衛生“紅黑榜”評比、保潔員管理及工作考評等。 強化志愿服務。結合主題黨日、中心組學習,組織黨員干部進入實踐站開展教育培訓。開展常態化志愿服務,“紅馬褂”點亮在田間地頭、房前屋后;將實踐站作為活動的主陣地,吸引志愿服務團隊到實踐站開展志愿活動。大渾村秉承傳統,用活用好“大渾會”(即物資交流會)為主要活動,以傳統佳節為主軸舉辦了一系列惠民活動,如“濃情端午 粽葉飄香”“九九重陽”“關愛獨居老人、留守兒童”“寫春聯 送慰問”“我愛我家 鄉村清潔”等惠民活動。(中共武夷山市委文明辦 王豐偉 陳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