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兩個結合”重大論斷首次正式提出。 此后,“兩個結合”先后寫入《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和黨的二十大報告。 在武夷山下的朱熹園表示“要把堅持馬克思主義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有機結合起來”,在殷墟強調“我們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根本途徑是‘兩個結合’”,在文化傳承發(fā)展座談會上深刻闡釋“兩個結合”的重大意義,指出“‘兩個結合’是我們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寶”…… 持續(xù)深化對黨的理論創(chuàng)新的規(guī)律性認識,習近平總書記對“兩個結合”特別是“第二個結合”的論述不斷深入,表明我們黨對中國道路、理論、制度的認識達到了新高度,表明我們黨的歷史自信、文化自信達到了新高度,表明我們黨在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中推進文化創(chuàng)新的自覺性達到了新高度。 固本培元,從賡續(xù)歷史文化中堅定自信—— 四川眉山,三蘇祠。百年銀杏、千年黃葛,生機盎然。 2022年6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里,實地考察千年古祠,深有感觸地說:“一滴水可以見太陽,一個三蘇祠可以看出我們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我們說要堅定文化自信,中國有‘三蘇’,這就是一個重要例證。” 連續(xù)性、創(chuàng)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習近平總書記深刻總結中華文明的五個突出特性,指出“文化自信就來自我們的文化主體性”。 在總書記心中,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fā)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 前往敦煌研究院主持召開座談會,肯定“敦煌文化展示了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深入上海楊浦濱江,強調“保留城市歷史文化記憶,讓人們記得住歷史、記得住鄉(xiāng)愁,堅定文化自信,增強家國情懷”;在岳麓書院同師生親切交流,勉勵“當代學生在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過程中一定要進一步堅定文化自信”;來到云岡石窟,指出“讓旅游成為人們感悟中華文化、增強文化自信的過程”……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將文化自信置于前所未有的高度,涵養(yǎng)全民族精神力量,為復興偉業(yè)凝心聚力。 綱舉目張,為文化強國建設擘畫藍圖路徑—— 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 “當代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應該而且一定能夠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實踐創(chuàng)造中進行文化創(chuàng)造,在歷史進步中實現文化進步!” 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新的文化使命”這一重大命題。 站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高度,習近平總書記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指明前進方向: 著眼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明確提出宣傳思想工作必須自覺承擔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 培育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網絡文化,明確“互聯網已經成為輿論斗爭的主戰(zhàn)場”,直言“過不了互聯網這一關,就過不了長期執(zhí)政這一關”; 強調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chuàng)作導向,時隔72年再度召開指引中國文藝前進方向的座談會,指出“文藝創(chuàng)作方法有一百條、一千條,但最根本、最關鍵、最牢靠的辦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 心系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文化足跡”遍及全國,考察文化地標、探尋文明根脈,對“要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保護好城市歷史文化遺產”念茲在茲; 重視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要求“著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 著力推動文明交流互鑒,一次次在出訪時做“文化代言人”,一次次在主場外交中展現中華文明博大胸懷,生動詮釋“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 ……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主義政治家、思想家、戰(zhàn)略家的歷史主動精神、非凡理論勇氣、卓越政治智慧、強烈使命擔當,明確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使命任務,推動宣傳思想文化建設掀開嶄新篇章。 以文化人、培根鑄魂,推動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取得新成效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引領下,我國意識形態(tài)領域形勢發(fā)生全局性、根本性轉變,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顯增強,全社會凝聚力和向心力極大提升,為新時代開創(chuàng)黨和國家事業(yè)新局面提供了堅強思想保證和強大精神力量。 加強思想武裝,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深入人心—— 走進北京圖書大廈,“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圖書”專區(qū)前,《習近平著作選讀》擺放在醒目位置,吸引了許多讀者駐足閱讀。 作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的權威教材,今年4月3日,這部以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名義編輯的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著作,正式出版發(fā)行。 同一天,主題教育工作會議在京召開,“一場新的學習競賽”拉開帷幕。 站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zhàn)略高度,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引領全黨以理論大學習、思想大武裝推進事業(yè)大發(fā)展。 從歷次黨內集中教育堅持把理論學習作為首要任務,到成立中央宣講團開展基層宣講,在習近平總書記親自關心指導下,從中央到地方,理論學習氛圍愈發(fā)濃厚。 深化理論研究,推進體系化、學理化建設,是加強黨的理論武裝的基本前提。 步入新時代,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等平臺建設扎實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成果豐碩,哲學社會科學界把握理論本質、探究精神內涵,對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認識不斷深化。 2019年1月1日,一個功能強大、內容豐富的新思想學習平臺——“學習強國”亮相,上線三個月注冊用戶就突破1億人。 《中國式現代化面對面》《百年大黨面對面》等通俗理論讀物讓理論更加生動可感;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縣級融媒體中心等新載體新陣地助力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不斷深入基層;中央主要媒體推出的“第一觀察”“一見”“時政新聞眼”等品牌欄目,讓理論普及范圍廣度不斷延伸…… 思想光芒照亮前路,學習熱潮涌動神州。 如今,一堂堂大眾理論公開課在年輕人中引發(fā)“追劇”效應,理論學習輔導讀物上榜“農民喜愛的百種圖書”,黨的好聲音化作社會最強音,直達人民心間、回響在中華大地。 鼓舞精神士氣,全國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極大提升—— 2021年7月1日,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在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國之盛典,激發(fā)起億萬中華兒女愛黨愛國的澎湃共鳴。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慶祝活動盛大莊嚴、氣勢恢宏,禮序乾坤、樂和天地”“起到了統一思想、凝聚力量、振奮人心、鼓舞士氣的作用”。 從紀念抗戰(zhàn)勝利70周年、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到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宣傳思想文化戰(zhàn)線聚焦重要節(jié)點、重大活動,推動黨心民心交融、國威軍威彰顯,匯聚起堅不可摧的磅礴偉力。 黨的新聞輿論工作,事關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 2016年2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用整整一天時間,前往人民日報社、新華社、中央電視臺實地調研,并主持召開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提出了新的時代條件下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職責和使命: “高舉旗幟、引領導向,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團結人民、鼓舞士氣,成風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謬誤、明辨是非,聯接中外、溝通世界。” 3年后,2019年1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帶領十九屆中央政治局同志,把集體學習的“課堂”從中南海搬到媒體融合發(fā)展第一線。 黨的十八大以來,《關于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fā)展的指導意見》《關于加快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fā)展的意見》先后出臺,以融合發(fā)展為突破口,主流媒體在時代變革中“破繭蝶變”。 各大媒體“報網端微”百花齊放,文圖音視競相發(fā)力,通過創(chuàng)新手段、全媒呈現,記錄下脫貧攻堅的感人瞬間、勾勒出全面小康的美麗畫卷、展現出高質量發(fā)展的生動圖景,以一件件精品力作,匯聚奮進力量。 人在哪,凝心聚力的重點就在哪。 “網絡空間已經成為人們生產生活的新空間,那就也應該成為我們黨凝聚共識的新空間。” 十多年來,無論是舉辦中國網絡文明大會、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zhèn)峰會等活動,還是開展“凈網”“清朗”等專項治理行動,網絡健康文化加速培育,不斷匯聚向上向善的力量。 堅定理想信念,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不斷涌現—— 2022年4月25日,中國人民大學立德樓,一場以“傳承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 做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為主題的思政課正在進行。 習近平總書記走進教室,向老師和同學們招手致意,坐到了同學們中間,一同傾聽講授并參與討論。 在師生們熱烈掌聲中,總書記從中國走過的不平凡之路說起,講到延安窯洞里的馬克思主義、新中國成立之初的一窮二白、改革開放的驚雷劃空……他勉勵同學們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勇當開路先鋒、爭當事業(yè)闖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