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鐘純,男,1941年11月生,在順昌元坑鎮從教40年退休后,全身心投入到元坑的古鎮文化研究中,他義務向來訪賓客介紹這里的古民居、宗祠風格和歷史,2022年6月,被授予福建省“最美文物守護人”稱號。 探尋歷史根脈 重塑古鎮風貌 1962年余鐘純到元坑任教,他發現這的房子全是古民居,有古宗祠、古廟、古廊橋、古亭、古道、古井、古墓、古匾、古碑……他很好奇,60年來他查資料讀書籍、訪老人,對古鎮的一磚一瓦深入研究,收集整理了大量的民間故事、楹聯、詩詞、民謠、藝文、族譜、族規、族訓、鄉土習俗、方言。 對余鐘純來說,要研究古鎮文化,走上“講學”之路,并不容易。因不會用電腦,幾乎所有資料都是手寫的。十多年來政府多次請專家來做古鎮、古村落、古文物的保護規劃。余鐘純將講述或撰寫初稿交給專家,然后再反復修改后定稿。施工時他也常常到工地與工匠商討如何修舊如舊,使文物再現真顏。2013年,槎溪村被列入第二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老余整理提供的材料,成為槎溪村成功申報的關鍵資料。 余鐘純為學生講解 一字一句推動文化傳承 2001年余鐘純退休后,以另一種方式繼續走在“講學”的路上,10多年義務講書1500余場。他利用業余時間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制作了圖文并茂的展板,余鐘純的講解也激發、增強了各級領導和村民珍惜、保護文物的意識,從副部級領導到普通百姓,從博士生導師到大、中、小學生,他的“粉絲”不少于30000人。他撰寫了《文昌橋文化長廊》等60多本手稿,100多萬字。并從中選出約25萬字編成《品讀元坑》。他經常上順昌電視臺和南平電視臺,上過騰訊網、福建電視臺、省海峽衛視、湖南衛視、中央4套《走遍中國》、中央10套《中國影像方志》福建順昌篇。順昌電視臺為他做過專輯新聞,閩北報為其出過專版。《順昌時空》、《海峽都市報》、《福建老年報》都報道過他的事跡。 本該頤養天年、享受天倫之樂的他,把全部精力用在挖掘和宣傳元坑古鎮文化上,這種境界和情懷,令人感動。20多年來,他跑遍元坑鎮的山山水水,只要有文化、有故事的地方,都會留下他的足跡;只要有游客、有人來參觀,都會留下他的聲音。他用腳步丈量的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將成為一種“文化”,被傳承下去。(供稿人:順昌縣委文明辦 韓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