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強,男,漢族,1983年12月出生,中共黨員,現任福建省建陽監獄辦公室副主任、三級警長。從警十年來,先后在多個崗位歷練,因表現優秀、業績突出,榮獲“省級優秀公務員”5次、個人三等功1次和“建陽監獄首屆最美監獄人民警察”等榮譽。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他熱心公益事業,累計公益時長超500小時,用實際行動書寫了新時代監獄人民警察的忠誠與奉獻。 獄園里的“教育能手” 剛到監獄工作伊始,畢業于福建師范大學心理學專業的陳強,成為了監獄心理矯治講師團一名成員。很快,他就迎來了第一個“大挑戰”,第一位罪犯心理咨詢對象。 限制減刑罪犯王某,在一次酗酒后,因父親的嘮叨,錯手將父親殺害。服刑期間,年少養成的暴戾性格,讓他猶如渾身帶刺的刺猬,沒人能靠近,也沒人想靠近。“他是因為殺害自己父親入監,在監內也經常因為打架、頂撞民警被處理,罪惡如此深、罪行如此重的罪犯,真的能改造好嗎?”聽到管教民警介紹后,陳強雖然沒有十足的把握,但他還是堅定回答道“能!一定會有辦法的?!?/span> 為了打好第一場“攻堅仗”,他花了好幾天的時間反復翻閱該犯的檔案,通過十余次的“軟磨硬泡”,最終慢慢與王某建立信任關系,了解到罪犯王某的內心世界——在暴躁的表面下的深深自責?!拔蚁肽悻F在應該有太多的話想要和父親說,找個晚上,我帶你到操場傾訴?!闭沁\用了心理學的“空椅技術”,陳強將王某壓抑的情緒釋放出來,使其真心悔過,安心改造。 陳強充分利用自己心理學專業優勢,積極投身到罪犯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矯治當中,成功地教育改造了一批又一批的危險罪犯,先后榮獲監獄“心理矯治標兵”“個別教育能手”等榮譽稱號,在全省“中華魂”主題教育活動中,連續三年被省關工委和省司法廳評為“優秀輔導員”。 陳強看望慰問社區孤寡老人(右二)建陽監獄 工作中的“行家里手” 在基層鍛煉幾年后,因其個人綜合素質好、工作能力強,他再次被組織委以重任——擔任辦公室文秘,也就是撰寫材料的崗位。寫材料是個苦活、累活,為了寫出好材料,夜深人靜時辦公室亮著的那一盞燈就是陳強最常用的“笨辦法”,一遍遍地刪除、修改,就是為了第二天的“閃亮登場”。同時,作為監獄信息宣發的第一道關口,陳強始終樹立“精品”意識,對于宣傳信息文稿總是看了再看、讀了又讀,改了再改,對文章主旨、結構、文字、標點反復推敲,確保沒有一點差錯。“勤能補拙,笨鳥先飛”,也正是因為能吃苦、肯鉆研的精神,陳強在工作中不斷學習、不斷進步,成為了單位的“硬筆桿”,在創建全國文明單位、平安單位、節約型機關等重大活動中默默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三年抗疫期間,他撰寫的李金忠、陳旭波、吳書鵬、彭建斌等同事的抗疫故事,展現出了建陽監獄民警職工團結一心、眾志成城的精神風貌,提振了干勁、鼓舞了士氣,忠實記錄和客觀反映了監獄偉大而又艱難的抗疫歷程。2020年他被省監獄管理局評為“十佳通訊員”。 生活中的“公益達人” “感恩的心,感謝有你,伴我一生,讓我有勇氣做我自己……”這正是陳強帶領著建陽監獄志愿者走進特殊幼兒園——建陽區福樂幼兒園,給孩子們表演手語操的一個普通場景。 陳強十分熱心于社會公益事業,入警十年來,他先后參加了監獄駐地的“陽光志愿”“潤澤社工”“未成年心理輔導站”“春風幫幫團”“興欣志愿”“紅蘋果”“蒲公英普法”“托舉夢想”等十多個公益組織和志愿服務團隊,策劃并參與了“未成年人保護”“關愛留守兒童”“走進特殊幼兒園”“情暖建陽、春節回家路”“普法進校園”“金秋助學”“夏季送清涼”“寒冬送溫暖”“慰問環衛工人”“低碳綠色出行”“服刑人員子女教育‘大走訪’”等各類志愿服務活動上百場次,累計志愿服務時長超500個小時,成為建陽監獄名副其實的“公益達人”。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陳強在平時的公益服務過程中,發現現在的學生心理問題越來越多,有的已影響到了學校的教學、有的影響了孩子的健康成長。于是,他成立了建陽監獄志愿服務品牌——藏藍“護航使者”,利用自己的心理學專業特長和職業身份,開始為學校的老師和學生們開展公益心理健康拓展活動。 陳強將解決心理問題方法巧妙設計到一個個趣味拓展活動中,讓老師在拓展活動中掌握矯正學生心理問題的方法,讓學生在拓展活動中增強自信,克服心理障礙。公益心理健康拓展志愿服務一經推出,就受到許多學校的歡迎和老師、同學們的喜愛。 隨著學校的邀約不斷,陳強深知一個人的力量畢竟是有限的,于是他就動員單位的青年民警加入到團隊中,目前,藏藍“護航使者”已擁有各類專業志愿服務人員二十余位,他們中有的曾經是教師、有的是公職律師、有的是醫生、有的是二級專業心理咨詢師……組成強有力的志愿團隊。他們先后走進駐地中學、小學、幼兒園等10余所學校,開展公益心理健康活動30多場次、普法類活動10余場次,為青少年健康成長保駕護航,得到社會各界普遍好評。 黨的二十大為新時代精神文明建設擘畫了宏偉藍圖,陳強和他的藏藍“護航使者”志愿團隊將繼續聚青年之力、赴青春之行,努力把宏偉藍圖變為美好的志愿實踐行動,讓“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服務精神成為社會新風尚,讓文明之光更加閃耀?。ń柋O獄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