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訊 近日,身為教師的建甌市青年志愿者吳榮萍利用業余時間為建甌房道鎮政府微信公眾號錄音的沶村革命歷史故事音質版播出,深受好評。此前建甌市、鎮、村三級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機構志愿者聯手為沶村紅色文化挖掘行程5000余公里、志愿服務時長累計近2000小時。這是建甌市志愿者助力紅色文化挖掘宣傳的一個縮影。雖然助力紅色文化挖掘宣傳大多需上山下鄉,但他們樂此不疲。 建甌市是原中央蘇區縣,紅色文化資源豐富,還有部分紅色歷史未被挖掘。建甌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在提升精神文明整體水平中,組織引導各級文明實踐機構、志愿服務團體、志愿者參與紅色文化挖掘,幫助史料查找、實物征集、人員采訪、展館主題建議、版面設計指導等。目前全市有紅色志愿者隊伍15支,年齡最大的紅色志愿者已88歲。去年以來,已項目化助力挖掘宣傳紅色文化史料、建紅色紀念館等紅色文化項目10多個。在挖掘過程志愿者經常早出晚歸,風里來雨里去,馬不停蹄。 志愿者楊培旭為此在交通餐宿,看望老接頭戶、送糧戶、革命后代等方面自費1萬多元。他說,為紅色文化花錢值得。志愿者鄒季強與其他業余主持人聯合為紅色文化提供網絡直播志愿服務。志愿者鄧寶生還在助力迪口鎮建設閩浙贛省委駐地紀念館中,在迪口鎮值源村收集到了有燒制鐮刀、錘子、五角星印記的瓷盤和為紅軍磨米用的磨谷機。這些革命文物非常珍貴,是迪口老區光榮歷史的見證,同時對研究紅軍時期黨旗、軍旗樣式具有佐證作用。(范小輝 徐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