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深化省級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建甌市發出《中共建甌市委辦公室 建甌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組織開展“爭創文明城、爭做文明人”“大討論”的通知》,各單位聞風而動,迅速貫徹,廣泛開展“爭創文明城、爭做文明人”“大討論”,文明單位率先垂范在活動中帶好頭。市委文明辦密切跟蹤,科學指導。 迪口鎮以“文明行為大家談”為專題,圍繞文明施工、文明出行、文明旅游、文明經營、文明上網、文明就餐等與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方面進行深入討論,由干部群眾評議哪些文明行為應該大力倡導。第二階段10月份將以“不文明行為大家談”為專題,第三階段11月份將以“提升社會文明大家談”為專題,第四階段12月份將以“文明新風貌大家談”為專題。還將舉辦文明標兵評選活動。 房道鎮結合實際,因地制宜,通過中心組學習、座談、研討、培訓、宣講、入戶宣傳、發放資料等方式, 深入組織“大討論”。鎮黨委書記呂義德還點對點親自抓“大討論”示范點。鎮文明辦工作人員范敏說,文明創建要發動大家參與,開展“大討論”這形式很好,有規模,有氛圍。埂尾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黃其明說,房道是省級文明鎮文明創建基礎好,有優勢,要把握好時機,挖掘潛力,乘勢而上,做大做強省級文明鎮,增強文明鎮內涵。埂尾村在大集鎮內,要總結經驗,完善新時代文明實踐機構活動場所,做好環境整治,培育身邊好人,開展文明家庭等評選。 團市委細化方案,組織各級團組織發起、團干主持、團員參與的線上、線下同步進行的“文明大討論”,以議題的形式讓青年團員充分討論,并從“有哪些不文明行為”“不文明現象是為什么出現”“如何解決此類不文明行為”等角度進行深入探索,哪些文明行為應該大力倡導,哪些不文明行為最讓人反感,哪些不文明行為給市民生活帶來不良影響和困擾進行討論。同時注重宣傳,強化輿論引導。大力推進網絡輿論引導,用好微博、微信關注量大、流量足的特點,站穩青年人常用的社交平臺,利用好新媒體宣傳矩陣,以青年群體喜聞樂見的宣傳模式、宣傳手段去宣傳新思想、傳播正能,加強對“爭創文明城、爭做文明人”“大討論”的廣泛宣傳發動,營造“大討論”的濃厚氛圍。同時結合各級團組織開展的青年志愿服務活動,組織團員青年線下向市民宣傳文明創城相關知識,營造“人人都是主人翁,個個都是參與者”的濃厚氛圍,形成大抓文明、大步提升的良好局面。并把開展文明“大討論”與深化文明單位創建、做好本職工作相結合,將“大討論”融入團的日常工作中去,利用好團課、團日、青年大學習、隊課、“建州青年大講壇”等團和隊的活動,將“大討論”與團和隊的各項活動有機結合,真正的在青少年中形成全體動員、人人參與創城的濃厚氛圍,構建文明“大討論、大提升”常態長效機制,讓文明真正融入日常、養成習慣、成為常態,為建設富美新建甌貢獻青年力量。 建甌市城管局成立以黨組書記、局長張武健為組長的爭創文明城、爭做文明人”“大討論”領導小組。在干部職工中開展“大討論”。圍繞“爭創文明城、爭做文明人”主題,參與創建省級文明城為目標,組織干部職工深入社區、小區進行宣傳和“大討論”活動,用實際行動為省級文明城創建工作貢獻力量,當好參與文明城市創建工作的“排頭兵”。并在社區、小區中引導開展“大討論”。圍繞基本道德規范,進入社區、小區,與物業、業委會開展“爭創文明城、爭做文明人”“大討論”活動,勸導居民不隨地吐痰,不說臟話穢語;不亂扔亂倒垃圾,不亂貼亂畫亂刻,不亂擺攤點、亂停車輛;不踐踏草坪綠地等不文明行為,倡導居民行動起來,從自身做起,自覺遵守文明規范,展示文明風采。 建甌市司法局召開以“文明行為大家談”為專題的大討論活動,圍繞文明施工、文明出行、文明旅游、文明經營、文明上網、文明就餐等與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方面進行深入討論。局黨組書記、局長陳錦勝說:在新時代推進文明建設、促進文明行為過程中,司法行政工作者扮演著重要角色,要作出應有的貢獻與擔當。要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同時加強與人大、政府、政協以及各群眾組織、社會團體的溝通協作,形成常態化聯動機制,將文明建設融入于服務大局、立足于司法為民、扎根于隊伍建設。要廣泛開展法治宣傳、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動載體,依法公正處理各類案件,以真實的司法調解案例作為反對陋習、傳播文明的鮮活素材。開展“爭創文明城、爭做文明人”大討論活動,進一步規范我們自身的行為,引導大家做“文明有禮的司法人”。副局長詹金旺詹金旺說,孔子曰:“不學禮,無以立。”意思是:沒有文明禮儀,是不能在社會及家庭立足的。文明禮儀是人們在生活中養成的一種習慣。對一個人來說,禮儀是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養、知識水平的外表,禮儀是生活習慣,品德的反應。文明禮儀不是代表著一次性的行動,而是永久的習慣,生活中的一部分。讓祖國變成一個文明的國家,讓文明禮儀一直留在我們心中,變成如同上班散步一樣的平常,在生活中幫助我們,提醒我們。也要時刻提醒自己:我是中國人,是個文明公民! 干部翁鴻敏說,文明代表一個城市的形象更代表一個人的素養。營造文明和諧的社會環境,離不開每一個公民自身文明素養的提升。大力加強文明建設,顯著提升公民文明素質,是全方位推動建甌綠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今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這對公共衛生安全、全民生活方式帶來了重大挑戰,也對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出了嚴峻考驗。"病從口入”,是此次疫情帶給人們最直觀也是最深刻的教訓。從濫食野生動物、群體性聚餐,到隨地吐痰、不講究個人衛生等等,不健康不文明的行為習慣和生活方式對社會文明和和諧穩定產生了消極影響,這就要求我們要自身做起,規范自身的行為,讓文明成為一種習慣。 干部張敏姬說,其實生活中的文明舉止,就是由一些生活小細節構成的。因此做好文明就是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從談吐到舉止。例如,過馬路時在十字路口稍等一分鐘就是綠燈,不要試圖闖紅燈,造成潛在的危險發生,傷及自身和他人。在公共場所,不亂扔雜物、不隨地吐痰、在設有禁煙標志的公共場所,不違禁吸煙,在影劇院、圖書館、紀念館、博物館、會場等場所,注意保持安靜、文明,共同維護好良好的秩序,不大聲喧嘩、不污言穢語、不嬉戲吵鬧。理性消費,用餐點菜切合實際,適度適量,吃飽就好,厲行節約、反對浪費 。 干部蘇忠民說,“食為政首,糧安天下”“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倡導每一位干部職工從自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身邊的事做起,堅決杜絕浪費,在食堂每一餐的用餐上,做到“按人按量取食”,提倡用餐“不多點、不多打”,執行好報餐制,讓政府廚房不多做,從源頭上減少不必要的浪費。爭做光盤行動的“踐行者”,全面落實餐飲節約的各項措施;爭做健康用餐的“行動者”,摒棄暴飲暴食、酗酒等不良飲食陋習;爭做文明用餐的“宣傳者”,借助朋友圈廣泛宣傳節糧理念;爭做節約用餐的“監督者”,對超標點餐等情形敢于及時勸阻。 干部陳智鴻說,現在交通出行方式越來越多,有步行、自行車、電動車、機動車等等,但是交通事故也越來越多,其中大部分都是因為不文明的交通行為,比如行人橫穿馬路,騎電動車不戴頭盔、闖紅燈等。所以我倡議大家要文明出行,倡導“六大文明交通行為”即:機動車禮讓斑馬線;機動車按序排隊通行;機動車有序停放;文明使用車燈;行人、非機動車各行其道;行人、非機動車遵守信號燈文明通行。“摒棄六大交通陋習”。即:告別機動車隨意變更車道;占用應急車道;開車打手機;不系安全帶;駕乘電動車、摩托車不戴頭盔;行人跨越交通隔離設施等交通陋習。“抵制六大危險駕駛行為”。即:堅決抵制酒后駕駛超速行駛;疲勞駕駛;闖紅燈;右側超車;超員、超載等危險駕駛行為。(建甌市委文明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