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浦城縣忠信鎮,有一家名為“香米哆”的土特產中轉站,可謂是家喻戶曉,其創辦人正是80后返鄉青年吳鳳娟。地瓜干、玉米糖、剪刀糖、凍米糖、楊梅干、芙蓉酥、野生山茶油……翻看吳鳳娟的微信朋友圈,簡直就是舌尖上的浦城,讓人垂涎欲滴。自2015年返鄉做電商賣農特產開始,吳鳳娟本著“誠信經營”的理念,事業越做越大,如今,“香米哆”已經成為老鄉們買賣農特產品的重要集散地。2016年,她被評為縣級、市級“最美家庭”;2017年,她被任命為上海水分子浦城丹桂助學站區域站長;2018年,她獲得縣級、市級“三、八”紅旗手稱號,被授予福建省“五好家庭”;2019年,她獲得南平青年五四獎章。 誠信為本,品質為先 “返鄉進入電商圈子,純屬偶然。”吳鳳娟之前與丈夫在溫州經營五金生意。2014年冬天,她因懷孕回家養胎。回鄉沒事干,吳鳳娟常去山里的外婆家串門,看到村里的特產小吃,就拍照在微信朋友圈曬。結果不少人問能不能代購。作為一個生意人,她敏銳地察覺到了商機。于是她試著開始在網上銷售浦城土特產。因為口碑好,一直有不少回頭客。2015年4月,在吳鳳娟的勸說下,丈夫也回到老家,支持妻子的電商事業。 “高溪村一貧困戶家里有木耳,現在滯銷了。我們一起去看看。因為山里交通不方便,老人年紀大了,這么漂亮的木耳賣不出去,有需要的聯系我們,幫幫他們吧!”在吳鳳娟的抖音、微信朋友圈等社交app上,不時會發出這樣的短視頻,翻山越嶺去幫助居住在大山里的貧苦戶和老人們售賣各種農特產品。從上門入戶收購開始,吳鳳娟深入農村,經常是一家一戶地走,按照季節收購不同的農產品,在線進行直播。“這樣不僅質量看得見,也更有賣點和說服力。” 事實上,吳鳳娟的微商事業之所以能夠越做越大,關鍵就在于她始終把“誠信經營”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在收貨的時候,嚴格把控產品質量關,在進行產品初加工和包裝時,嚴格按照衛生標準操作,并將視頻同步上傳,讓顧客明白消費,放心購買。現在,她不僅把土特產品賣到了北京、上海,還遠銷香港、臺灣。 為了讓自己售賣的土特產更加原汁原味、綠色健康,吳鳳娟還積極與縣、市科協對接,邀請專家進村入戶對農戶進行技術指導,把公司“綠色、環保、健康、發展”的理念灌輸給農戶,把現代生產技術與傳統種養技藝整合,生產過程全程跟蹤,嚴格把關。他們的產品,如土雞蛋、大米、土豆、芝麻、地瓜、花生、香菇等,吳鳳娟全以略高于市場價收購。由于產品質量高,又注入了當地的地域文化元素,顧客在享受美食的過程中,更接受文化藝術的熏陶。因而,以“忠信十珍四寶”為主打的高品優質系列香米哆產品,贏得了廣大消費者的高度贊譽。 2017年6月,吳鳳娟成立尚誠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同年8月,她在忠信鎮開設了自己的線下店面,分設展示廳、儲存室、包裝車間、物流辦公室等,雇用了近10個工人。如今在她的網店上銷售的產品多達200多種,年銷售額也超過500萬元。未來夫妻倆還計劃以“公司+合作社+電商”模式主打大米、花生、地瓜等產品。 幫助村民解決土特產滯銷困境,讓城市里的人吃到原汁原味的綠色農產品,實現顧客與農戶的“雙贏”,這讓吳鳳娟感到十分自豪。 熱心公益,助力脫貧 在收山貨的過程中,吳鳳娟也接觸了不少家庭貧困的留守老人和留守兒童,吳鳳娟還會幫助進行公益性義賣,為他們增加收入。 毛洋村廖美洪,家庭負擔重,生活貧困。吳鳳娟長年與他結對子,出資鼓勵他生態養雞,提供玉米飼料,放養后山,土雞蛋簽約收購。僅此一項,廖美洪2019年就增收了九千余元。宅門村熊益富,體弱多病,又有一殘疾兒子,吳鳳娟就引導他用農村有機肥種土豆。去年,熊益富僅土豆就收成1600余斤。由于嘗到了甜頭,今年,他又與村民合作,種植了70畝的紅籽花生,86畝的黃心地瓜。 目前,吳鳳娟組建了香米哆愛心團隊。將全縣孤兒、就學、低保等穩定增收有困難的30余戶貧困戶納入香米哆管理助學項目對象,個人對接21個貧困兒童。對接幫扶20戶貧困戶,長期定點收購他們的農產品,與有能力自行種植、養殖的貧困戶簽訂收購合同,優先安排用工,確保每位貧困戶收益不低于2000元。從2017年開始,吳鳳娟每年還為鎮里的孤寡老人、困難家庭和留守兒童舉辦一場年夜飯。年夜飯上,不僅有豐盛的菜肴,精彩的文藝演出,還有暖心的新年禮物,讓每一位參與活動的孤寡老人、貧困戶、留守兒童都感到溫暖。 齊心戰“疫” 樂于擔當 為解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農特產品銷售難的問題,在浦城縣商務局動員下,吳鳳娟的“香米哆”和其他幾個企業一起發揮互聯網平臺優勢,設立專區推介貧困戶滯銷農特產品,累計助銷魚苗1萬余尾、雞鴨鵝1500余羽、鴨蛋5000斤、蔬菜3800余斤、羊20余只。戰疫期間,為了能讓值守在忠信鎮寨門村的志愿者吃上一口熱飯,吳鳳娟更是積極響應縣婦聯的號召,第一時間組織姐妹們制作“愛心包子”,并親自送到志愿者手中。 吳鳳娟的付出贏得了上級黨委、政府及廣大村民的高度贊譽。如今,她正嘗試著通過不懈的努力,影響一批人,一起為鄉村振興出力。 |